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特區立法會宣讀2019至2020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香港2018-2019年度財政盈餘587億港幣,截至今年3月,財政儲備11316億。
該財政預算案是本屆特區政府的第二份預算案,香港作為全開放的細小經濟體,近月經濟受到影響,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企業對前景的信心轉弱,在此情況下,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以「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利民生」為大方向,將動用共計1500億元港幣新資源。
減稅款、增補貼
在2019年2月27日,香港公布了2019/2020財政預算案。鑑於上一年度政府財政較為寬鬆,周邊經濟態勢良好,因此這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也推出了大量惠民政策,具體為:
1
減免商業登記證費用
在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日期間成立的香港公司,需要繳納的政府規費可減少2000港幣。而某些特殊情況,在減免期間生效的商業登記證或分行登記證需要繳納的商業登記證規費,可分別減少2000港幣或73港幣。
2
減免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所得稅
一次性減免2018/2019計稅年度75%的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所得稅,每個案例以2萬港幣為上限。利得稅的減免上限以每項業務計算,而薪俸稅的減免以每個個人計算。
假設夫妻合併報稅,則夫妻減稅上限為2萬港幣。而對於個人所得稅,未婚人士減免上限以個人計算,已婚人士如果選擇以個人收入方式算稅,則減免上限也以個人計算;但如果以共同收入方式報稅,則減免上限按2萬港幣計。
3
普通民眾優惠措施
對於在校學生,將發放一筆2500港幣的津貼,以補貼日常用度;同時對2020年參加中學文憑考試的在校學生免受考試費用,有政府代繳;
對於領取政府補助的人員,包括領取綜合援助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傷殘人士津貼、生果金(高齡津貼)的人士,均可多發放一個月的補助(香港稱之為雙糧)。而領取長者醫療卷的人士還可一次性獲得額外的補助。除了以上主要內容,還包括翻新大學設施、購置研究設備,改善城市環境(建設新城市公園和改善衛生設施),擴展補助藥物名錄、增加醫療管理局撥款,改善居民居住環境等多項惠民措施。
興建公私房屋
陳茂波表示,過渡性房屋有助紓緩市民住屋困難,特區政府將預留20億元,支持非政府機構興建過渡性房屋;預留220億元,推展首批採用「一地多用」發展模式的政府項目。
未來5年,公營房屋預計建屋量100400個,包括約7.4萬個公屋及綠表置居計劃單位,以及約2.6萬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
至於私人住宅,未來5年每年平均落成量約1.9萬個,較過去5年平均數增加約2成。2019/2020年度私人房屋土地潛在供應可興建約15500個住房單位。
陳茂波還表示,2019年將全力開展多個新發展區項目,包括為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新發展區首批基建工程申請撥款,啟動元朗南發展的法定規劃程序。
陳茂波指,上述3個發展項目,連同正在填海的東涌新市鎮擴展區,會由2023年起分階段提供約21萬個房屋單位。此外,陳茂波指,「明日大嶼」是一個宏大的願景,特區政府有足夠的財政能力實現,並將分階段開展相關項目。
除提供充足土地供應外,陳茂波還表示,亦會建設策略性的道路及鐵路網絡,連接屯門沿海地區、北大嶼山、中部水域人工島和港島北,提高新界西北以至全港交通運輸系統的效率。
優化海濱、翻新公廁
城市建設方面,港府會預留60億元優化海濱;撥款6億元,分階段翻新240所公廁;設立2億元「城市林務發展基金」,提升樹藝及園藝業的專業水平和吸引人才。
在發展智慧城市上,3億港元將預留用作發展地理空間數據共享平台,以及推出全港三維數碼地圖;分批指配及拍賣頻譜,為發展5G做準備。
在香港的文化藝術方面,陳茂波表示,為豐富市民的藝術文化生活,鞏固香港國際文化大都會的地位,會向康文署增撥共計1.76億元,在未來5年舉辦大型世界級表演藝術節目。
此外,港府將增撥約5400萬元資助,惠及不同規模藝團,以改善員工待遇、鼓勵藝術創作、增加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等;撥款2000萬元,將急須保存的電影孤本和電影膠捲數碼化,讓下一代有機會認識和欣賞珍貴的香港電影文化遺產。
醫療方面,港府將預留100億元作為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確保公營醫療服務有穩定資源,及可應對不時之需。香港醫院管理局將獲增撥超7億元經常性資助,用以提升士氣,挽留人才。此外,港府將撥款12億元成立香港基因組中心,促進基因組醫學應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