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環境下,全球資本都在湧向新加坡。
2021年在新加坡新設立的家族辦公室中,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占38.6%。而今年首四個月,該比率已升至44%。
復星集團聯合創始人L先生,大約三年前,就已經在新加坡設立了家族辦公室。
圖據 | 聯合早報
美國《福布斯》顯示,來自中國的他財富淨值達22億美元(約30億新元)。
決定落戶新加坡之前,L先生考察過多個地方。他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香港特區是一個選擇,我也考慮了日本、中國台灣和加拿大溫哥華。」
01
看好Web 3.0發展機會
輻射東南亞市場
幾經思考,L先生還是選定新加坡:
「我後來自己定義接下來要投資的市場以東南亞和南亞為主,投資方向選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我發現新加坡是有很多機會的。」
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對於如何監管這類新形態的創新公司已有清晰政策,令投資者安心:「新加坡的政策是有章可循的,很少會突然轉向。」
像L先生這般看好和在新加坡發展新興科技領域的家族辦公室不在少數。
他和許多決策者一樣認為,把新加坡當作通往整個東南亞市場的「橋頭堡」再合適不過。
除了本區域的投資機會,從新加坡投資其他鄰近市場更加便利,例如印度、越南。
02
更多成熟家辦
追求較高風險和增長投資
新加坡本地家族辦公室近年來在資產配置方面出現了明顯轉變,更多投資被分配到另類資產,如私募股權、風險資本、房地產,以及直接投資。
新加坡專業機構人士表示:
較新的家族辦公室:
相對保守,傾向選擇可帶來收益的投資,例如固定收益和房地產,而不是增長型資產。
更成熟的家族辦公室:
有更高的風險承受能力,所投資的資產類別更廣泛,並對流動性差的私人市場和上市前交易的接受度較高。
越來越多家族辦公室積極尋求風險創投(VC)的投資機會,並增加對這一方面的資產分配。他們對資訊安全、Web 3.0、區塊鏈和金融科技等顛覆型科技最感興趣。
這一點和全球家族辦公室的發展趨勢一致。
03
設立家辦門檻提高
反而對富豪更具吸引力
今年4月中旬,新加坡金管局發布新政:在所得稅法令的13O計劃下申請設立家族辦公室,資產管理規模需至少達到1000萬新幣。
門檻雖提高了,有意設立家族辦公室的高淨值人士並未減少。
今年5月,李嘉誠先生旗下維港投資在新加坡開設辦事處,便於投資那些想在整個亞洲市場擴張的創業公司。
作為國際上重要的發達經濟體,約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強亞太總部都設在新加坡。
高淨值人士選擇新加坡主要:
考慮投資市場
看好商業環境
考慮個人因素(可快速取得永久居留權)
而更為直接的理由包括:
華人占比超過半數,與西方國家文化融合
法律法規清晰明確,稅收政策相對優惠
教育福利制度,配套設施完備成熟
自然如此,新加坡便成為了第一選擇。難怪李嘉誠、瑞·達利歐等全球超高淨值人士都看中這塊寶地!
如您有意諮詢資產配置、身份規劃、財稅籌劃、家族財富傳承永續。及更多有關新加坡家族辦公室設立與運營事宜,請聯繫星雲海國際專業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