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或許並不只是中國的目標。
從FATCA、CRS到如今經合組織(OECD)牽頭達成的國際最低企業稅協議,一場風暴正在全球展開...
稅務風暴正在席捲全球。
6月,在倫敦舉行的七國集團(G7)財長會議達成一項「具里程碑意義」的協議:支持將國際最低企業稅率設定為15%,而且跨國公司不僅需要在總部所在地納稅,還需要在其業務所在國納稅。
G7的能量就在於,它的一舉一動是具有示範意義的,能夠帶動全球潮流。
10月,匈牙利、愛爾蘭和愛沙尼亞三國批准了該協議。目前,已有136個國家加入了這項全球計劃。
2020年部分發達國家企業稅率,稅率低於15%的國家寥寥無幾。
低稅率/稅收豁免,是許多國家吸引跨國公司的巨大競爭優勢。
當初英國脫歐後眾多企業從倫敦搬到都柏林,看中的就是愛爾蘭僅12.5%的低稅率。
愛爾蘭也曾公開反對全球最低稅率,因為推行國際稅改可致愛爾蘭損失20%的跨國企業稅收。
愛爾蘭財政、公共支出與改革部長多諾霍
但是,支持的聲音或許占了多數。
比如,荷蘭財長Hans Vijlbrief、美國財長Janet Yellen、英國財政大臣Rishi Sunak...
一直以來,全球的法定企業稅在持續下降,國際平均值從80年代的近40%一路下滑至現在的20%出頭。就連傳統上稅率最高的那些國家,企業稅也呈現下降的趨勢。
圖據 | Reuters
設置這樣一條「底線」,可以遏制全球平均稅率進一步下滑。
而更現實的推動力是,經此一「疫」,世界範圍內出現國庫虧空,各國政府缺錢,不得不加稅。
G7是本次稅改的牽頭人,美國在本次稅改中擔任着推進角色。
但G7各國卻別有目的:
擬議的稅收規則得到了美國財長Janet Yellen 的支持。圖據 | JUSTINTALLIS/PRESS POOL
歐洲是數字經濟市場國,希望能夠得到數字經濟市場國的徵稅權,從稅改中分得一杯羹。
美國希望能通過稅改解決國內財政問題,維持國家競爭力的同時確保財政可持續性。
日本和加拿大不是主要數字經濟市場國,僅擁有少量的大型需要繳納數字稅的跨國企業,但還是希望能夠分到徵稅權。
這也是國際稅改能被G7、G20甚至OECD大部分國家支持的原因。
在最新的OECD商討會議中,除了愛爾蘭獲得了一定的稅收讓步政策,中國其實也為出海企業爭取到了小範圍的稅收優惠空間。
那麼,這場席捲全球的稅改對中國有什麼影響呢?
1.出海中資企業:
國際稅改潮的一個明確指向目標是互聯網科技巨頭。
相關企業應積極研究相關稅收規則,做好合規工作。必要時啟動企業稅務體檢。
2.外商投資企業:
有利: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基地、勞動力市場穩定、政府對外商的政策傾斜都對外商有利。
有弊:一些稅收政策正在逐步喪失吸引力,部分企業面臨稅務體檢的剛性需求。
3.高淨值人群:
先是FATCA,後是CRS,向「富豪」徵稅不是說說而已。
全球稅務信息交換網絡是怎樣越織越密的?從以下《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Standard for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in Tax Matters, AEOI標準)簡史一圖就能看懂!
圖片星雲海國際製圖 | Envy
總而言之,FATCA和CRS都是對高淨值人群徵稅的法律依據,但區別在於前者是美國追查美國公民(包括綠卡持有者)海外資產的方式,是以美國為中心的,在雙方信息披露規則上對美國有利;而CRS則是簽署國間平等互助的形式。
作為個人當如何應對這場風暴?
在全球稅務稽查力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我們要依據稅法從節稅的角度去做資產規劃,才是問題的最優解。
常用的家族財產規劃的法律工具,除了眾所周知的家族信託,還有基金會、家族有限合夥等等。
在不同的法系和需求下,適用的工具不同。
論私人財產保護制度完善的國家,新加坡首當其衝。在新加坡金管局,有一項政策被稱為基金稅務豁免計劃,下分三種類型,分別是13R、13X、13CA,這是一個極好的稅務籌劃機會。
新加坡2021年很熱,門檻已經提高了很多,若您對稅籌架構有需求,請及時與星雲海國際取得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