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
最近幾天,你有沒有被這句標語洗腦?

圖據深圳衛健委微信公眾號
為有效降低新冠肺炎人群感染率和發病風險,自3 月 29 日衛健委發佈《新冠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後,我國正式向大眾開放新冠疫苗接種。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最新數據顯示,各地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已超過1.1億劑次
由此可見國人接種意願很高,但也有部分民眾對接種疫苗存在顧慮:新冠疫苗一定要打嗎?有效期多久?有不良反應怎麼辦?有慢性疾病適合接種嗎?...
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對未知事物,大家都會存在天生的恐懼。
其實問這個問題的人都是擔心同一個問題:疫苗才研發出來不久,安全嗎?其實和疫苗的時間無關,任何能上市開打的疫苗,安全性都是經過反覆驗證的。至於大家都很關心的不良反應,現在發現,新冠疫苗和咱們熟悉的那些「老疫苗」類似,不良反應包括少數人接種部位有疼痛、紅腫、硬結,極少數人出現發熱、乏力、噁心、頭痛、肌肉酸痛等症狀,這些症狀基本無需處理,一般1-2天可自行恢復。嚴重的不良反應主要是急性過敏反應,但非常罕見。目前我國新冠疫苗已經接種了上億人次,接種的數據進一步證實了國產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放心打,就對了。
目前我國共有4款疫苗獲批緊急使用,包括3款滅活疫苗、1款腺病毒載體疫苗。
滅活疫苗:技術較為成熟,把病毒培養出來後殺死,留個全屍,又稱為「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我國採取 5 型腺病毒作為載體,導入新冠病毒抗原基因,通過生物反應器製成活載體疫苗。從表格可以看出,這兩種類型的疫苗最大的區別在於:滅活疫苗要打兩針,而腺病毒載體疫苗只需打一針。至於打一針還是打兩針,倒不是糾結的問題。雖然現在有多款疫苗上市,但是基本上是由各個地區統一採購,一個接種點一般只能分配到一種疫苗,所以我們只需按照所在地區現有的方式來接種即可。
兩種疫苗的原理雖然不同,但是最終免疫的效果是一樣的,所以大家就不要擔心啦~
張文宏醫生表示:當下全球疫情尚未結束,當國門打開,還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就會吃虧,去到哪裏內心都會非常擔心。
只有接種率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免疫屏障,阻斷新冠肺炎的傳播。而且從整個世界範圍來看,我們需要做好和新冠「長期共存」的準備,最好的辦法就是接種疫苗,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ps:對於有境外出現需求的人士而言,更是必需品。

因此,只要身體或年齡符合條件,小星還是覺得大家都有必要打新冠疫苗。
我國新冠疫苗接種的年齡範圍是18-60歲,鑑於新冠肺炎對老年人的危害更大,對於60歲以上人群疫苗接種的研究已經開始,雖然當前的接種推廣無法覆蓋這個群體,但相信這個群體的疫苗接種很快可以實施。
在符合年齡要求的人群中,不適合接種新冠疫苗人群包括下面幾種:
1、有過敏體質或過去接種其他疫苗時有過嚴重過敏反應的;
2、目前正處於各種疾病急性發作狀態;
3、有未控制的嚴重慢性疾病、未控制的癲癇、腦病等神經系統疾病者;
4、目前有血小板減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
5、懷孕和哺乳期婦女;
6、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未根治的惡性腫瘤患者、愛滋病患者等。
許多合併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肥胖、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的患者諮詢能不能打新冠疫苗。實際上,疾病得到良好控制的任何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除外),只要沒有上述禁忌症原則上都可以接種新冠疫苗。那些在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的慢性乙肝患者也可以接種疫苗,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口服抗乙肝病毒藥物會影響疫苗的作用或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