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未歇,繁华焕彩,
一岁一年,熠熠生辉。
马上要到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不同的地域,
过年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小星带您一起去感受
来自天南地北不一样的“年味”
东北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是一首描述东北过年风俗的民谣,生动展示了东北人民丰富多彩的年节生活。
冬季来临之际,东北人家就开始准备年货,屯上一卡车的各色蔬菜、肉类、水果,自己做酱,做美食。
大年三十晚上做上一桌子东北地道的除夕宴美食,在大年三十的十二点一家人会准时吃饺子,有的会将钢镚包在饺子里,吃到特殊的“饺子”的人,来年会顺风顺水,福气满满。
河南
在河南等地都有着这样一个过年的歌谣: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儿(饺子);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人们置办年事儿就是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进行的,这首过年谣可以说是河南民间过年的大事记。

吃饺子
在河南人春节食谱里,“饺子”是重头戏,没有哪一道菜可以盖过饺子的风头!
大年三十儿,全家人一起开始剁馅、擀皮、包饺子。大年初一早上,煮好饺子,敬天、地、祖先,然后一起享用。
挤庙会
庙会,对于河南人迎新春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庙里安排一个值得信任的神,找个好日子来和神打个招呼,拜神祭祖的香火是不能少的。
另外,庙会会安排各种舞狮子、舞龙、扭秧歌表演,红红火火,人山人海。
广东
广东春节期间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
“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
这是一首流传于广州民间的农历新年习俗歌。
拜祖先
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以家族为单位,携礼盒、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
逛花街
逛花街,是广东的传统风俗,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繁花似锦、人海如潮,热闹非凡。
逛花街的同时,也会买各种盆花和一束束鲜花,图个吉利,也美化了环境。
做油饺
按照广东人的习俗,腊月二十过了就要张罗开油锅啦。在家炸油角、煎堆、蛋散、糖环、笑口枣….广东人叫“开油锅”,寓意家里人丁兴旺、衣食无忧。
山东
岁末将至,齐鲁迎春。值此佳节,烟火灿烂。新春来临之际,山东大地上处处充满着浓厚的年味儿。

赶集会,购年货
在山东,大多地方都会有“集会”,集会往往会定期举行。新年前的最后一次集会是年味儿最浓的时候。
在山东,逛集会俗称“赶集”。这时候,家里的老人、小孩儿往往都去赶集,采购年货。
除夕夜,春节到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窗花,有的人家还会把灯笼高挂,寓意红红火火迎新春。
一家人欢聚一堂,包水饺、吃年夜饭,共同举杯欢庆新年,年味儿可谓到达了顶峰。
宁夏
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宁夏,有着独特的春节习俗,如祭灶、灌蜡、接纸、坐年夜、迎喜神、打字、高台社火、马社火、社火游庄拜年、元宵节做荞面灯盏、二月二围仓、换龙衣等。

顺星法会
在宁夏中卫有着独有的顺星年俗:正月初八众星下凡日,中卫一带会在寺庙内举办顺星法会,祈求福星高照、平安吉祥。
耍社火
耍社火则是是宁夏南北地区不可错过的春节活动,例如隆德县的高台马社火,这些社火内容丰富,有锣鼓、舞龙、舞狮、旱船、高跷、钱鞭、竹马、戏剧等,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湖南
在人杰地灵的湖南,大年三十家人齐聚一堂,一起做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边吃边聊,谈收获、诉思念。还会准备祭祀饭菜,上香祭拜祖先。
除夕夜,全家人便会一起守岁、包饺子、燃放爆竹、放孔明灯许愿。

当然湖南各地还有着很多不同的习俗,例如:
长沙的“年财佬,出天行”,
株洲的“开门炮,拜六神”,
湘潭的“打抽丰、三尺子”,
邵阳的“吃血粑”、“滩头年画”,
常德的“三十开灯”、“送灶神”,
岳阳的“百里鱼、团年饭”,
益阳的“大年三十烧旺火”,
娄底的“拜年讲顺序”,
怀化的“送灶灶”,
永州的“吃面、折枝”,
郴州的“吃大块肉”,
湘西的“顿老人家”等等。
“年”就是“家”
是家人期盼的日子,
是故人重逢的日子,
是一年团圆的日子。
星云海国际祝大家
春节快乐,阖家团圆
在这喜庆欢乐的氛围中
度过充满美好回忆的春节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