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地高淨值人群開始追求更安全更有保障的高品質生活,這種追求的典型表現就是:投資更高標準的保險產品和保險服務。香港保險則憑藉多項優勢,成為高淨值人群的投資目標。
近日,中國保監會與香港保險監理處簽署《關於開展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等效評估工作的框架協議》(以下稱《框架協議》,標誌着雙方正式啟動償付能力監管等效評估工作,以實現監管制度等效互認,增進兩地保險監管互信。
《框架協議》的簽署和實施具有重大意義:首先,增進兩地保險監管互信,提升監管效能和市場效率;其次,有助於雙方在國際監管規則制定過程中增進共識,維護雙方共同利益,為兩地保險業爭取公平合理的發展環境;最後,將對中國保監會下一步在「一帶一路」區域推廣償二代等效評估制度起到很好的試點和示範作用。
根據《框架協議》安排,雙方簽署協議即視為香港方面向保監會提出等效評估正式申請,接受保監會對其進行償二代等效評估;同時進入《框架協議》過渡期,雙方承諾給予對方過渡性優待,即承認對方的償付能力監管效能與己方等同或相近。
下一步,中國保監會將儘快啟動對香港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的等效評估工作,並出台在監管等效基礎上對香港保險業的優待政策。這一系列措施,完美打破港險不合法、不保障、不理賠、不能續保的荒謬言論。
中國保監會為為內地高淨值人群保駕護航,資產配置開啟黃金時代!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香港保險的九大優勢!
費率低
同樣的保障內容,在香港購買的保費只是內地購買保費的1/3,甚至1/2,這也是內地居民去香港買保險的主要原因之一。香港醫療制度健全,基礎保障費非常便宜。再加上香港保險市場競爭激烈,價格相對更便宜。
保障範圍更廣
我國香港地區保障型保險產品的保障範圍通常都比較廣泛,以重大疾病險為例,內地保險公司只提供30多種重大疾病,與此相比,香港重疾險可以保障40多種重大疾病,另外還提供原位癌等十多種特殊重疾的保障,總共提供50多種重疾保障。
預期收益更高
除了保障,香港地區的預期收益也更高,香港地區儲蓄型保險收益大多都提供5%—10%的年複合回報率,有時甚至高達20%。封紅包單還有附加每年現金紅利或基金結餘,紅利為0%—30%。我國內地的壽險預定利率長期被定位2.5%,直到2013年8月才上調為3.5%。
保額更高
香港保險公司根據市場需要,各自定位,接受由低於5W美元的保額(40W港元) 到3500W美元的保額不等。因為香港人對保險意識高,生活水平高,投保數百萬的保單比較常見。國內人可申請最高的保額是2000W美元,重大疾病的最高免體檢保額是1000W。
為給消費者至於保障方面,香港保單有一個「不可爭議」條款,簡單來說,保險公司以投保人隱瞞、漏報、誤告等理由予以抗辯的期限是兩年,超過兩年保險公司便不得以此為由拒付賠償金。
投保流程簡單、審核寬鬆
香港的人壽保險公司,以提供保障為本業,對於風險分保及風險管理都能好好掌控。投保人壽保險或重大疾病保額港幣300W,都是免體檢。若需要體檢,費用由保險公司支付,如果保額在五十萬美元以下,只須簡單申報財務狀況。
死亡定義
在大陸投保,由於免賠責任、免賠條款,由於天災、地震、暴亂、示威等不是或不一定投保人故意參與令自己死亡的事故,受益人是拿不到賠償的。而在香港投保,保單是沒有免賠責任、免賠條款的。保障不會因為投保人搬遷、移民、轉職業等等而改變,各保險公司只在自殺理賠有時間規定。
提供保單索償免費服務
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為個別保單持有人或其受益人提供有效免費管道,協調及排解他們與投訴局會員公司就個人保單而引致的索償糾紛。2013年5月1日起,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將服務範圍擴展至非香港居民。只要保單是有投訴局會員公司,按香港法律出發,所有保單持有人,不論其居住地在哪,皆可獲得投訴局的免費服務。
離岸金融資產保護
由於保險公司具有很高的保密性,高端客戶可享受保險產品將部分資產安全轉移到境外,同時可以領用保險產品的特性,透過保費和保額的槓桿將資產放大。
赴港購買香港人壽、儲蓄險、重疾險、健康醫療保險時選擇美元保單,除了可以對沖人民幣貶值的風險外,主要是為自己提供一個最基本的保障,還可以給自己今後移民至海外,或將來孩子留學提前做好準備,提供保障。